在如今社会,身高可以说同样作为我们对于颜值的一种审美标准。现代社会男生都想长到一米八,而女生也都想长到一米七了,可以说我们对身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古人的身高有多高呢?其实对于古人的身高在部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在吕氏春秋中提到,男生身高超过七尺之后,便是成年男性的标准。七尺有多高呢?
在古代,丈量单位是按尺来计算的。那么七尺有多高呢?如果用我们现在的厘米计算的话,七尺也就是一米六一左右,这样算完之后再一看,其实古代男子的身高与我们现代女子的身高比较相像。在新石器时期,男子的平均身高大概只有一米五六,而女子只有一米四八。到了秦朝的时候,身高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基本上是在汉朝才形成的这个说法。汉代的尺大约是零点二三米,七尺男儿也就是一米六一左右。到了隋唐时期,男子的基本身高平均在一米六六,而女子在一米五六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人的身高也在不断增长。宋朝经济繁荣,人民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营养也能够跟上。
这时人们的普遍身高有所增长,男子能够接近一米七,女子也接近一米六,这其实和我们现代人的平均身高就差不多了。
中国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65-1.68米之间,古代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5-1.56米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上的标准。
后世学者的研究也印证了在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成年男性的中等身高大约为1.66-1.68米(女性为1.5-1.52米)。
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成年男性的中等身高大约为1.61米(女性为1.5米)。
所以,当时中国人的身高分布大约是北高南低的一种趋势,在环渤海地区平均身高最高。扩展资料:《吕氏春秋》中将身高超过七尺作为男性成年的标志。
《汉书》中记载,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约1.68米),《黄帝终始传》说霍光的身高在当时属于“不短不长”的中等身材。
根据彭卫先生对文献的统计,身高八尺以上的有89%的人籍贯为黄淮以北(尤以山东地区最多),8.7%的人籍贯为长江流域,身高在九尺以上的则都在北方。
隋唐宋明时期,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在1.66米,女性则为1.56米,这也是根据后世考古发掘所统计出来的。
这一时期男性身高基本没有改变(排除误差),但女性平均身高却呈现上升趋势。
山东出土的一位元代老年女性, 身长达到了1.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