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成仇是一种比喻,表示原本因为对方的好处而感激、互相友好的关系,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变成了仇敌,甚至导致对方的恶意和损害。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双方之间存在误解、背叛、欺骗等情况下。
举个例子,一个人原本感激另一个人的帮助和支持,但后来因为一些误会或者矛盾,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甚至成为敌人。大恩成仇的局面让人感到无奈,也提醒我们要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谨慎行事,避免因为一时冲动或误解而失去一个美好的友谊。
意思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一味地施予恩情只会助长他人的贪欲,养出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1. 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吴国将军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率吴军伐楚,鞭尸楚平王。
2. 后代学者由彼时一段故事得出成语“伍子胥报杀父之仇,鞭尸三百。”
3. 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听后,指责伍子胥说: “子胥报杀父之仇,是过。鞭尸三百,是罪。吾闻之,冤家宜解不宜结,伍子胥趣矣。”
后来,伍子胥一把火烧了楚平王的墓地,并因此而自杀。
申包胥逃往秦国,向秦昭公求救。但是秦昭公没有答应。
申包胥于是采取绝食的办法威迫自己,站着不吃饭,一连三天,终于使秦昭公被感动了,答应出兵帮助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