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县并不是徐州,也不是扬州。吴县始于春秋的吴国都城所在,主要治所是今天的江苏苏州市。在两汉、三国的时候,辖有今天的苏州市,吴江市,常熟市等地。
按汉制吴县应改称“吴国”,吴侯享有其封地的租税,但无治民权。然而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相争,礼崩乐坏。原本袭爵须册封,官不能袭,而在当时地方也自行袭传。
吴侯爵实则并未有食邑,但其名号与体制为江东势力所用。“吴”,江东古地名;“侯”,可称国。吴侯孙权自称“孤”,俨然一副独立诸侯国形态。吴侯国不仅享有治民权,更有独立的军队。国所指范围实际上已渐由吴县侯国转变为孙氏所据江东全部,为东吴王朝在汉末的前期雏形。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朝廷册封孙策为吴侯。
前期沿革
东汉末年,朝廷以长沙太守孙坚剿灭黄巾军之前后战功,封为乌程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继位为乌程侯。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夏,司空、行车骑将军曹操派议朗王誧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孙策,正式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为乌程侯,兼领会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