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九输天下事"是出自《后汉书·班彪传》的一句话。班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后汉书》中写道:"君道不明,政失其所,十有九输天下事。"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君主的道德和才能不足以领导国家,政治失去了应有的方向,那么大部分的天下事务都会失败或陷入困境。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性。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道德和能力对于国家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领导者无法正确理解和实施合适的政策、规划和决策,国家就很容易陷入混乱和衰败。
这句话的意义超越了古代的政治背景,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领导者在执掌权力时要具备明智的决策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是一句古代俗语对联,仿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只是两者各表达的意思不同。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意思是: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意在说明:天下的事最后大多没有赢家,所见的人基本没有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