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无可取之处,没有一点值得肯定或赞扬的地方。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失望或否定。它的字面意思是“一百个人里面没有一个可取的”,强调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事物能够达到期望的标准或要求。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评价某个人或事物,表示对其没有任何肯定或认可。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评价一部电影时说“百无一可”,那意味着他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好的评价或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的使用有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实际情况来理解。
意思是: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是一句古代俗语对联,仿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只是两者各表达的意思不同。“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意思是: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意在说明:天下的事最后大多没有赢家,所见的人基本没有合意的。扩展资料:“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同义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意为:天下不顺心的事情很多,而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却很少。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白话译文:感叹人生,十件事情里面有八九件不顺心意的事。辛弃疾之后,才有宋人方岳《别子才司令》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化用了方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