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明朝火器真的是世界第一吗(明朝的火器真的落后西方100年吗)

明朝火器真的是世界第一吗(明朝的火器真的落后西方100年吗)

更新时间:2025-07-07 02:20:01

明朝火器真的是世界第一吗

头条的站内充斥着对明代武器的吹捧,民族主义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历史还是得客观公正的说要来的好。今天笔者就带着各位客观、严肃地来看一看明朝的武器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

明代的火器制造和管理制度

火器在元末明初时,火器威力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在朱元璋征服天下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作用。故火器在明朝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神器"。元至正二十一年,明政府设立宝源局,主管火器和银钱的制造。后来又专门设立了军器具。

这些都是中央直属机构,按计划定量生产武器,供全国使用。火器出厂时要刻上制造年份,编号等。在检验后由国家统一管理。地方和个人严禁生产。"凡军器, 除存操备之数, 其余皆入库……不许私制。"(《明太祖实录》)

在嘉靖朝以前,生产的火铳都是在元代火铳的基础上的改进,鲜有创新。嘉靖朝以后,则以仿制传入的佛郎机、鸟铳等为主。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朝廷对火器的研究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大大禁锢了火炮的发展,地方不仅不能制造火器,甚至研究也是不允许的。而国家也没有一套军事科研体系,导致制造者只是照本宣科而非考虑实际需要。《火攻答》中记载:"国初私贩硝磺之禁固严, 而火器私学之禁尤严。"

明代的几种火器

1. 火铳

明洪武时期的火铳

火铳是一种单兵武器,如同前文所述,明代的火铳并无太大创新,这种火铳在使用时有很多弊端, 就是装填弹丸的时间过长,而且由于缺少瞄准系统,精准度差。敌人往往乘装填弹丸的间隙冲杀而来, 手持火铳的士兵不带任何刀枪, 只能任人宰割,较为鸡肋。《明英宗实录》中记载:"军中手把铳发辄不继,贼已习知,每乘隙进兵。"

2. 鸟铳

鸟铳也是一种单兵作战武器。明朝嘉靖年间从西方传入,是在火铳的基础上的提升。与火铳相比,鸟铳在设计上有创新,也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炮管是由熟铁锻造而成,在装填火药的部位采取双层复合结构以增加强度。增加了扳机和瞄准系统,膛线也磨的更加光滑。大大加强了其易用性、可靠性和威力。

3. 佛郎机

佛郎机

佛郎机是一类火炮的总称,从几十斤到几百斤不等, 主要通过葡萄牙与明朝的冲突传入中国。与传统中国火炮相比,佛郎机在射击结构上大为创新。采取了子母铳的设计,大幅减少了装填弹药的时间。这样的设计也减少了炮管承受的压力。使得炮管可以设计的更细更长,有利于力量的聚集。故佛郎机有射程远、射速快、散热快、弹药量恒定、准确度高、穿透性强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陆战和海战。

4. 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一种重型火炮。"红夷"是明朝时期对荷兰人的蔑称。红夷大炮由明末时徐光启向葡萄牙人购买而得。其特点是口径和重量都巨大。红夷大炮口径在10-20厘米之间。重量在1000-3000斤之间。弹丸的质量也在十几斤左右。明代工匠通过模仿和学习,制造了上百门大炮。用以进行野战、攻城、守城。

明朝火药理论

明代的火药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明代人何汝宾在《兵录·火攻药性》中提到在,俯射仰射时,火药中硝和磺的比应该有所变化(性直者主远击, 硝九而硫一; 性横者之爆击, 硝七而硫三)。在《武备志》中也记载了火药在用作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武器时。配方应该有所调整。

明朝时对火药配方中的各种配料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些资料很多也是借鉴西方的成果而成,如成书于1606年的《兵录》的大炮的图样和射击数据与1568年于意大利出版的《实用炮学手册》完全一样。《西法神机》及《火攻挈要》则是对西方火炮技术的研究。明代人自己研究的占少部分。

《兵录》与《实用炮学手册》的对比

《兵录》与《实用炮学手册》中的炮图对比

总结

从上面的一系列事实不难看出,明代无论是火器本身还是有关的技术理论,大多是传习西方所得。中国虽然是使用火药最早的国家。但是火药在传入西方之后,却有了比中国更快的发展。事实上,在明朝初期。中国与西方的火器技术能够匹敌。但是到明朝末期时,中国的火炮技术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

其原因已经在上文中陆续出现。但是其更本质的原因是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思想的不同。

西方在十五世纪左右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批判、质疑的思想的哲学家与科学家。如达芬奇、牛顿、笛卡尔等。他们提倡理性、崇尚科学。对科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利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牛顿提出的运动学,极大促进了人们对火炮弹道问题的理解。还有1742年罗宾斯的 《炮术新原理》、1760年斯特鲁恩的《炮兵学理》、1784年拉尔的 《炮兵论文》等等

而反观中国,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经学成为了唯一的研究方向。这就导致哲学和自然科学被长期漠视。前文中提到的徐光启,因为支持火器的研究,被人污蔑为"无非骗官盗饷之谋", "以朝廷数万之金钱, 供一己逍遥之儿戏, 越俎代庖事小, 而误国欺君其罪大。 "

由于没有系统的研究,导致对事物的解释只能停留在表象,甚至用传统的儒学去解释,甚至用二十八味火药配方与二十八宿相匹配。对各种现象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科学的漠视还体现在科研创新体系的缺失。缺乏科学人才选拔和奖励机制,武备院铁匠伍连登创制子母炮, 所受奖励只不过是多领一份粮饷。

今天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写了明朝的火器,实质上是通过明朝的火器看到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寄以希望唤起国人对于中国科学和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我想用两位诗人的话作为结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事实上,明朝火器从来都没领先过世界。只有明朝初期的火器可以在世界排到一流,但很快就迅速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可以说,在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火器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下面一组图片是胡斯战争,时间为1419-1434年,相当于郑和下西洋后期。胡斯战争时期,西方和中国的火器已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了。所谓,“明朝初期火器超过西方”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郑和下西洋结束后,也就是明朝宣德以后,明朝的火器进步速度大大放慢。虽然火器种类有所增多,但增多的只是花样,而没有革命性进步。同时期的西方,火器进步速度却一日千里,在15世纪后迅速将明朝丢在后面。

直到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火器传入后,明朝火器才得到进一步大发展。

拿后期借鉴西方技术的明朝火器,比如迅雷铳、多眼铳、掣电铳、鲁密铳、佛朗机、红夷炮、大将军炮等等,来证明“明朝火器领先”,都是笑话。

谈到“火器的先进”问题,关键要看技术进步的速度。只有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争的促进作用,中国的火器技术进步速度才比较可观。而西方(包括欧洲和中东地区),长期处于战争不断的状态,火器的快速进步从14世纪诞生开始就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才是西方火器很快超越东方的根本原因。(陶慕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