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冷嘲热讽
lěng cháo rè fěng
也作:冷讥热嘲
褒贬色彩:贬义
结构:并列
释义:
冷:冷漠,引申为严峻、尖锐;嘲:讥笑,嘲弄;热:温度高,引申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言语进行嘲笑和讽刺。
例句:
孩子有缺点,我们可以批评教育,但不应该冷嘲热讽。
我们虽然听到了一些冷嘲热讽,但并不气馁,决心坚持做下去。
引证:
洗垢吹毛,寻其瘢痣,热唱冷嘲。
明 · 张岱 · 《周宛委墓志铭》
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会也。
清 · 袁枚 · 《牍外余言》
就是嫌他冷嘲热讽的“不庄严”的,也还是不了解他。
瞿秋白 · 《鲁迅的精神》
他能用隐语和冷嘲热讽,引起听众的共鸣。
老舍 · 《四世同堂》九十六
近义词:冷言冷语、冷嘲热骂、冷语冰人
反义词:义正辞严、语重心长、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