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蒸笼第一次使用处理方法如下,
一,1、锅内放入足量冷水,淋入少许食用油。
2、草垫放在蒸屉内,把竹蒸笼放入水中。
3、盖好蒸笼盖,中火煮制20分钟,注意锅里水的变化,防止水烧干(贴心提示:用水空煮蒸笼,为的是煮掉竹子里的黄水)。
4、煮好的蒸笼取出晾干水分,蒸笼格内均匀的刷一层食用油(贴心提示:竹子是要用油保养的,蒸笼格内刷食用油,为的是竹子吸收油脂,防止霉变产生)。
5、放在日光处晾晒,让油脂慢慢的浸入竹子内部。
第一次用洗洁精就行,以后要用铁丝布先刷一遍,再用洗洁精冲洗。竹蒸笼清洗后要放到炉子上空蒸半个小时,把竹子里的黄水蒸出来,再清洗干净就可以用,多多少少也还有一点黄水,蒸东西时间注意点。
蒸笼起源于汉代,是汉族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竹蒸笼的种类主要分为青皮慈竹蒸笼和去青皮楠竹蒸笼,目前青皮慈竹蒸笼比较罕见,主要因为价格低廉,质量不好,80年代初期比较普遍。 去青皮的蒸笼材质多为楠竹制作,采用竹片绑接,因为材料坚硬且结实,比较厚所以都必须把楠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为主要材料。
竹蒸笼分类
楠竹蒸笼
楠竹蒸笼 制作的特点是将竹子分成宽度在4厘米左右竹片,然后用竹篾将竹片拼接然后绑定蒸笼,因为楠竹成林竹比较厚一般在1-2.5CM,制作时候都需要把外层用刀刮去,然后保留0.5CM厚度制作,因为楠竹硬度较强,祛除外层后就不需要做烤火处理。
慈竹蒸笼
慈竹蒸笼是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一带特有竹蒸笼,因为慈竹不抗高寒,所以在全国分布不多,其本质是编制的材料,所以蒸笼制品不常见,所以比较的稀少,并且不适应做蒸笼制品,慈竹由于成竹5CM左右的厚度也不会超过1.5CM厚度,所以制作蒸笼都是带皮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