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源于隋末唐初的名将秦叔宝。秦叔宝,字叔宝,是济南(历城)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百姓奉为“门神”。
这个故事源于秦叔宝为了救他的朋友而做出的英勇举动。当时,他的朋友程咬金和尤俊达劫了靠山王杨林的皇杠,并杀了一个太保。杨林因此发誓要捉拿这些“响马”要犯。由于事发地就在历城,历城的县令接到指令后,派遣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秦叔宝接到抓捕令后,为了搭救朋友,他先是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他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朋友。然而,这个行动最终失败,秦叔宝也因此被牵连,险些丧命。
后来,秦叔宝的朋友们为了救他,在登州城奋力抢救他。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又演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
这个故事被传颂开来,展现了秦叔宝为了朋友不惜冒险的义气。因此,“两肋插刀”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人为了朋友或正义事业而勇敢冒险,不顾自身安危的精神。
“为朋友两肋插刀”出自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典故:
隋朝末年,秦琼在山东的县衙当差,后奉命缉拿境内“响马”。而秦琼的一些朋友就是做劫富救贫的“响马”,秦琼为搭救朋友,就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
在衙门的抓捕途中,秦琼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此来保护“响马”朋友。后来,秦琼因抓捕行动失败遭到牵连,还险些丧命,因那些“响马”朋友奋力抢救,才能得以活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就演化成了“两肋插刀”,表示两边肋骨插上刀,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