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序》比较难学,因为书艺水平很高。但是掌握用笔基本方法后也可以开始尝试临写。一般用几个月学习楷书,然后可以按照中锋运腕的方法来练《兰亭序》,这样容易上手,也提高了临学书法的自信心。
练兰亭需要多久能够练好?
回答是不确定,这样说吧,一生习练兰亭,也不一定学到真髓。
因为令人可爱的是兰亭,可恨的是也是兰亭,这是一个书评者的说法,我在此引用一下。为何可恨,就是难以达到的书境。可爱的是书墨的妙美,后世耐看不驻。哪一个书家没有晋韵的熏陶和感知?若不近晋韵实际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书家,因为中国书法的神髓――韵致。
大家皆知王羲之的书墨唯美,法无定法,顺势而为则出流便行书体。
同时对于兰亭的理解,随着自己的书艺提高增进,会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一如读红楼梦一般,读一遍又一遍的理解和认知,因为人在书艺砥砺过程,有着不同的灵犀所通。
由此不同的书法境的变化提高,愈加对兰亭的神奇而感到这是一坐书墨高峰。
兰亭的临摹本都是追晋之唐代大书家,依然与王羲之有一定的距离。
时代造就书法的意境。情性决定书墨的风格。
虽然这种观点是有点玄乎,当你熟习兰亭,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与姿态。当你有了一定书墨近兰亭貌,有一种自我欣喜,或激情大动。如醉如痴,一种对书法练习的信心百倍。
或许些许真似其书脉。则更加狂热,这就是兰亭表现的晋韵之魅力。能够让人渐入佳境。
我的体验是一旦有了韵味书墨,就步步逼近书法艺术的内涵,即法度的坚守与情性的翻腾相结合书写方法。
若从微观,自己与自己相比,可有练好的时间对比。比如自己初学兰亭,自然是初试牛刀,懵懂中感觉非常难以进入,但是有几笔似乎有兰亭状貌,则非常兴奋,有了初次的感觉,快练好了的感觉。
比如当你已经从事书法练习十年或二十年,那么感觉越来越离兰亭有着莫大的距离。
比如你的大半生练书法,则有对兰亭愈加感知这座高峰不好登攀。
而今中国乱书者,皆为对兰亭的学习无奈何,才有的偏锋气宕,走出王羲之代表的中国传统的文人书墨――情趣。
岂不知,深邃丢弃,本末倒置,走进了不归路,成了掘井,依然没有找到水源,而半途路废。
这样例子,当今太多。
故劝君,莫要幻想能够短时间之内,将兰亭学到家。皮毛之气象,就有了不起。
话归话题,对于学兰亭,劝君还是学书法有了基础,再去领略这座高山书墨风景。何况心性有了短时间学之,
一句话,奢想。准备一生练习于体验,每每都有不可估量的收获,证明你的书墨有了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