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万福礼的两种类型(拱手礼与万福礼哪个早出现)

万福礼的两种类型(拱手礼与万福礼哪个早出现)

更新时间:2025-07-08 10:18:01

万福礼的两种类型

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两种。

第一种汉代女子作揖的正确手势 大礼:

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第二种汉代女子作揖的正确手势 常礼:

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

万福:即为多福之意,因此被人们更多的用于祝颂之词。与现在见面问好异曲同工。

举例:《诗经·小雅·蓼萧》:“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又《诗经·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一、万福礼之先秦、秦、汉、唐

万福礼,就是人们行礼时口道万福,便是万福礼。不特指行礼动作。而万福礼与深衣一样,最早都是不分男女,男女通用。因此在先秦、秦、汉、唐时代,我们可以想象人们是用所处时代的礼节来交流问好,口道万福祝之。因此这个时期用万福礼来指代某个礼节是不合适的,也会造成大家在用礼时候的混淆。

举例:《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延寿万岁……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唐·韩愈《昌黎集》卷十八《与盂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

行礼动作:秦、汉时期女子行礼多用肃拜(为跪坐时行礼,身体微倾,双手作揖)。到了唐代,武则天称帝时特地制定了女子相见礼,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

二、万福礼之宋、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同后来深衣分为曲裾、直裾样式男女各有所好一样,万福在宋代开始成为女子行礼时特有的用词,故而妇女与人相见时所行的礼节也称之为“万福”。万福礼自此在宋、明开始成为女子礼节的代称。

举例: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陆象山家,……致恭于祖祢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此。”《水浒传》第三四回:“那妇人拭着眼泪,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潇湘雨》一折:“正旦做见科云:‘叔叔万福!”

行礼动作:这一时期,女子日常见面行礼的动作都可称为万福礼。而相关的礼仪动作也在时代的划分下有了不同的规定和表达。如:敛衽、抱腹、作揖;双手相交(右手在上,手势可掌、可虚握)至胸腹间,右腿后曲,微曲膝,低头。

三、万福礼之清

关于清代的女子礼节,这一时期的女子行礼也是有口道万福、请安、吉祥之类的祝颂,因此清代的万福礼也有很多种类,有取自中原的,也有满族本身的礼节。其中一种是双手交叠放在身侧,因为服装与礼节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男从女不从”的前提下,这种礼节个人相信是属于汉族女子礼节的进一步变化,也是适合现代汉服女子行礼的动作之一。

总结,万福礼是女子日常礼节的集合代称。在女子行礼丰富多样的前提下,用万福礼来指代某个特定动作是很容易让大家混淆的。当然,大家用时代来区分不同的万福礼亦无不可。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