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中华十大家训原文(中华十大家训全文)

中华十大家训原文(中华十大家训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10:13:40

中华十大家训原文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三、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圈点】《诫子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四、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五、唐太宗的《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

【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七、欧阳修的《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八、袁采的《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须爱”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以下是父母在孩子18岁前必须给孩子立下的“十大家训”!通俗易懂,抄下来贴墙上也不为过!

1.礼貌待人,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2.控制说话分贝,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不能打扰到别人。

3.不想告诉妈妈的事,可以告诉爸爸,不想告诉爸爸的事,可以告诉妈妈,唯独不能一个人都不说。

4.把诚实记心间,撒谎的行为不能有。

5.做一个守时的孩子,不迟到不拖拉。

6.给别人带来了麻烦,一定要及时当面道歉。

7.珍惜食物,浪费的行为是极大的不对。

8.享受努力的过程,不要过分在乎结果。

9.学会宽容别人,不太较劲。

10.遇到危险的时候,保命最关键。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