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山东茌平,主要分布在山东莱阳、栖霞一带,华北各地均有栽培。树势强健,幼树成枝力强,成年树成枝力中等。定植后4 ~6年开始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及中、长果枝结果能力很强,丰产性强。采前落果较重。抗寒力弱,-22℃枝条有冻害,-27℃时地上部冻死。对梨黑星病、食心虫、药害和风害的抵抗力均较弱。适于在稍冷凉的地区栽培,喜沙壤土。 果实近纺锤形,肩部常出现一侧凸起。平均单果重225克。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藏后转为绿黄色。果实大而突出,果皮锈斑多,果面粗糙,不甚美观。萼片脱落或残存。果心中大,果肉淡黄白色,果肉细腻酥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0%?15. 3%,品质上等。在山东来阳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8天。耐贮藏,常温可贮藏至翌年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