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丹霞地貌四个时期(中国地貌模型)

丹霞地貌四个时期(中国地貌模型)

更新时间:2025-07-08 17:30:19

丹霞地貌四个时期

丹霞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和消亡期四个阶段。

首先,含红层的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这属于丹霞地貌的幼年期;

接着,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得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这属于丹霞地貌的中年期;

随后,随着进一步的流水冲蚀、崩塌及风蚀等作用,已形成的堡状残峰、石墙和石柱等地貌进一步被支离,山顶的平缓坡面完全消失,堡状残峰被支离为石墙、石柱,高度渐矮,体积渐小。这个阶段崖麓缓坡的面积很大,缓坡之上由陡崖所包围的方山、岩峰等地貌,已演变成为零星分布的残峰、残柱、残堆。此时的丹霞地貌已步入风烛残年,属于老年期;

最后,随着红层的不断抬升和进一步的流水冲蚀、崩塌及风蚀作用,零星分布的残峰、残柱、残堆变矮变小,直至完全消失,形成准平原状的缓坡丘陵,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丹霞地貌已消失,属于消亡期的丹霞地貌。实际上,不同地区或相同地区的丹霞地貌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从而导致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丹霞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