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写悯农的诗人最后死于 浪费粮食是怎么回事(悯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写悯农的诗人最后死于 浪费粮食是怎么回事(悯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更新时间:2025-07-08 23:04:13

写悯农的诗人最后死于 浪费粮食是怎么回事

李绅是唐代诗人,也是大唐宰相,他从小就没有了父亲,跟母亲相依为命。李绅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快三十岁了才考中进士。《悯农》系列的诗作是他前期的作品。

  李绅的《悯农》教会了很多孩子们从小就要珍惜食物,不能浪费粮食,可是最讽刺的是,写这首诗的诗人,后期过惯了养尊处优、奢侈浪费的生活,早已忘却了自己的初心。

诗人李绅年轻时,看到百姓下田种地,劳动十分艰辛,心里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五言古诗,体现百姓劳作的不易,从而呼吁大家节约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诗人李绅能够观察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从而呼吁大家珍惜粮食,是一种崇高的行为,满满的正能量行为。并且将自己同情农民的感情抒发出来,让我们知道应该要尊敬农民伯伯,实在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可是你能想到,这样一位陪伴我们走过启蒙教育的诗人竟然会违背初心,变得表里不一吗?原来李绅生活在盛唐时代,盛行奢靡之风,为官后更是染上了铺张浪费,压榨百姓的恶习。李绅有一个怪癖,让人不能理解,就是吃鸡舌头,每顿饭都要吃,一顿不吃就茶饭不思。如果是偶尔一次倒是无可厚非,但是李绅却天天食用让人咋舌。

大家都知道鸡的舌头是很小的,所以李绅为了吃掉鸡舌,让厨子一顿就杀三百只鸡,来满足自己舌尖上的欲望。他知道百姓劳苦,却还大肆铺张浪费。更甚者,他还学起了当贪官污吏,贪得无厌收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愤怒不已,唾骂不已。而官到宰相的他不仅没有鞠躬尽瘁,为民服务,还将贪污之风愈演愈烈。当初写下“四海无闲田”的人竟然会变成如此模样,看来人若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忘记初心,走向歧途。孟子说:不负初心,方是君子本色。”李绅年轻时也是有肩负天下的大志的人却因为官场而改变初心!倘若他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想必也一定能流芳百世。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