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筝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常见的有孔明灯、年终风筝、蝴蝶风筝等。
2 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传统,风筝的名称是不同的。
比如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风筝通常被称为“Wau”,在菲律宾,风筝被称为“Sari-sari”。
这些名称都反映了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3 除了常见的名称之外,还有一些地区和人们会根据风筝的形状、飞行特点或制作工艺来为风筝起名,这也使得风筝的名称更加丰富多彩。
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雏形。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民间传说中最早的风筝是楚汉相争时张良创造出来的,他坐在大鹞子上飞到项羽军队的上方,在鹞子里唱楚地思乡的民歌,唱得项羽军队“四面楚歌”,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军无斗志,于是项羽大败。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