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说的是晋文公重耳兑现对楚成王曾经的诺言,在与楚的战争中,对阵时一退再退,三舍共九十里,却在最后取得胜利的典故。
因重耳在逃亡时曾受到楚成王热诚的招待,在一日宴请时楚成王问:我待你如此,将来如何回报啊?重耳答:楚富足,晋国没有更好的东西奉献。如果将来我为晋侯,一定与楚友好相处,万一发生战争,我一定下令后撤三舍。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前因后果。
在历史上有一场很有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就是城濮之战,交战的双方是晋军和楚军,最后战争的结局是晋军取得了最后战役的胜利。
其实与城濮之战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那就是退避三舍。在重耳还没有当上晋国的国军的时候,他受到了晋献公的追杀,因此流亡在外,重耳在流亡的期间曾经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重耳为了报答楚成王的恩情所以承诺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自己当上了晋国的国军,双方如果展开战争的话晋军会退避三舍来兑现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