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
中古时期蒙古人建立的帝国
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 建立的的政权。包括中国元朝、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广义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之后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权。
铁木真 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1260年,蒙古帝国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国随之解体。1264年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原属蒙古帝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被西方统称为“蒙古帝国”。
1271年,忽必烈依据汉法,建国号“大元”,自此蒙古帝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地。后元顺帝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汉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其后中国的明朝长期和漠北的鞑靼、瓦剌、吐鲁番等汗国并存,直到17世纪蒙古帝国漠南蒙古被清朝囊括。
蒙古起源
蒙古人是形成于漠北上的土著民族之一,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国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居住着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为保卫中原正常的发展,西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千多里。霍去病击匈奴当代蒙古中境内狼居胥山,卫青扫平匈奴王庭。到了东汉又先后有窦固、耿秉、窦宪等将率军打击北匈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南匈奴附汉称臣,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抵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第二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后汉军又出击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迫使北单于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匈奴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古代中国唐朝前期今蒙古一带和贝加尔湖周边和叶尼塞河上游曾归为唐朝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