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àng miù lè shì
“抗”读音为kàng,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抗”的基本含义为抵御,如抗击、抗争;引申含义为拒绝,如抗议、抗上。
在日常使用中,“抗”也常做动词,表示抗拒、拒绝,如抗违。“抗”字始见于秦代小篆,形声字。
“勒”,读音为lè、lēi,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勒”的基本含义为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如马勒;引申含义为收住缰绳不使前进,如悬崖勒马。
抗缪勒氏读kàng miù lè shì。
详细字义
◎ 抗 kàng
〈动〉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resist;combat;fight]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