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坯过程的开裂
泥料如果过酥,制坯的时候就会开裂。泥料能不能做壶,最主要就是看能不能制作把子(弯把),因为一般把子的弯曲度是最大的。如果弯把的时候开裂,壶艺人就不会给你用这种泥料制壶。拍泥条的时候,泥片边缘也会发散性开裂,但如果切泥条的时候也会裂,或者重新拍泥条,切泥条,或者干脆也不给你做壶了。
所以,制坯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开裂问题的,因为制坯时发现开裂,无论怎么弥补,烧制时也肯定开裂,没人会在已经判断烧制肯定开裂的生坯上,再花更多的功夫。要知道,光身桶,制作嘴鋬,安嘴鋬,做明针,所花的功夫要比做身桶多几倍。
二、干坯过程的开裂
紫砂壶的收缩,分为干燥收缩和烧制收缩两部分,干燥收缩占全部收缩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干坯过程会出现开裂。但干坯过程的开裂只有两种情况:
衔接处开裂。紫砂壶,是几个部分粘接组装起来的,身桶的围片的粘接,一般只蘸水,其他部分的粘接,比如上片、按嘴鋬、的子,则需要用脂泥(用水稀释的泥)。如果脂泥过多、过厚,干燥收缩时就会出现开裂,一般这时的开裂很难发现,烧制后才会显现。但这种开裂,一定是在零件衔接处。
口沿开裂。大家都要求紫砂壶的密封性好,主要是口盖严谨。但口盖严谨主要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整口磨出来的,所以如果成品口盖严谨,坯的盖子子口(盖裙)就必须稍微大于壶口,预留出整口需要磨掉的部分。
身桶和盖子是分开做的,很难保证泥料的干湿度一样,即使湿度相同,收缩率一致,但由于壶口和盖子的收缩基数不同,所以壶口和盖子收缩程度不同,盖子要大于壶口,所以,盖子也要做大一些。但在干燥时,壶身干得要快于盖子(因为盖子面积大)。这就要求干坯过程中,要不时把盖子拎起来松一松,如果稍有忽视,砂性重的泥料就容易把壶口撑开。这种开裂,肯定在壶口,而且会对称出现。
三、烧制过程的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