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一个成语故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庖丁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第二部分是三年之后,他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
第三部分是宰牛的时候,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
庖:厨师。
丁是厨师的名字。
解:剖开、分割,宰杀。
庖丁解剖了全牛。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
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其次,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第三,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
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