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以后,赐端午衣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正式制度被全面推行。由于获赐对象的普遍化,在端午日获赐衣物的面料、数目都有详细区别,这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
古时候端午衣物上的题材很多,多到让人难以想象,其中最主要的题材是艾虎和五毒,此外还有天师、金鸡和五瑞、龙舟等系列图案,它们被广泛用在各种衣物、首饰、配饰上。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五毒”这个概念了,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好像并不是什么好词,为什么还会被当作节日题材,穿在身上呢?
要知道,在古时候,随着气温上升,暑热毒虫滋生,人们就容易沾染病害,五月也因此被视为恶月,五月初五则是恶日,此时使用五毒纹样加以驱邪避害,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习俗。五毒一般指蛇、蝎、壁虎、蜈蚣、蟾蜍,通常还配合老虎、艾草等象征可灭除毒虫的纹样,并称为艾虎五毒。另外,端午节俗中,公鸡也被人们认为是可以灭除五毒的,故而也常作为端午常用的纹样题材。民间就有端午节贴鸡驱五毒纹剪纸的风俗。
穿五毒衣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有,不过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诗人屈原。
由此我们也衍生出了许多的习俗,从一开始的包粽子和赛龙舟,到后来我们也有五毒衣五读鞋,而且还有些地方需要去祭拜五毒庙会。其实这五毒就是蛇、蝎、蟾蜍、蜈蚣和壁虎。窗户独一的作用习俗来源就是因为端午节是在五月份左右,而五月份天气渐渐炎热起来,非常多的细菌容易繁殖,然后这些毒虫就会开始出没。
人们非常容易被这些毒物所咬伤,所以端午节在人们心中还是一个驱除毒物的节日。
所以民间就有了穿五毒衣这一习俗,为的就是避免被毒虫叮咬造成身体损害。
因为当时如果被这种毒虫咬伤治疗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而且有效率也比较低,所以当时的人们都比较害怕这类毒虫,穿五毒衣也表现了当时的人民和毒物作斗争的一个表现。有人也会说那为什么不穿绣有公鸡图案的衣服呢,因为公鸡是这些毒物的天敌,但是民间所想的是用毒物来攻克毒物。也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来驱除毒虫。
一般五毒衣都是喜欢给婴儿穿,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最容易遭受毒虫的叮咬,也是最没有抵抗力的一类人,所以婴儿穿五毒衣的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