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以太网作为公网传输有哪些特征(以太网的通信模式有三种)

以太网作为公网传输有哪些特征(以太网的通信模式有三种)

更新时间:2025-07-11 11:05:50

以太网作为公网传输有哪些特征

以太网其实一种技术规范或者技术标准。 以太网定义了在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现在有1000mbps的,貌似没普及,反正我没用过)。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连接介质,包括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其中双绞线多用于从主机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同轴电缆应该被淘汰了,不多见;而光纤则主要用于交换机间的级联和交换机到路由器间的点到点链路上。

以太网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即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上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进行传输,而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其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
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只转发从一个端口到其它连接目标节点且不包含广播的端口的帧。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