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影响苏东坡的大事(关于苏东坡的真实事件)

影响苏东坡的大事(关于苏东坡的真实事件)

更新时间:2025-07-12 03:48:27

影响苏东坡的大事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但他的生活却也是罕见的坎坷曲折。苏东坡21岁时与弟弟苏辙一同进京考试,一路通过礼部考试与殿试,获进士及第。宋仁宗在殿试苏氏兄弟后,高兴地对高皇后说他为大宋王朝找到了两个宰相人才。可惜苏东坡虽有宰相之才,却无首辅之运。苏东坡虽才高八斗,却总不得重用,或因做诗不慎,或因出言直率,一再被政敌抓住把柄,害得苏东坡在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苏东坡一生为官,曾出任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等朝廷命官,可却在62岁高龄去出任琼州(海南岛)别驾(就是知州的秘书),而且做了将近三年。以苏东坡当时之官宦和文坛盛名去到天涯海角出任如此位卑的小职,苏东坡心中的不平可想而知了!但他还是去了,并且活着回来了!

可他的成就又是非凡无比的。他的词作雄壮为骨,超逸为肌,开创豪放派词风;他的散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广搜博引,自然清澈;他的绘画向有“一灯分焰,照耀古今”之说,是“文湖州竹派”的领袖人物;书法洒脱遒劲,独具风格,名列“唐宋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苏东坡)之列,又独占“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此外,苏东坡还在军事学、医药学、建筑学、水利学、语言学、音乐学等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且更因对待公主不礼貌,宠妾压妻。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苏辙,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