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自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庄子·逍遥游》。这个典故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对话,其中涉及到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察角度的问题。
故事中,庄子对惠子说:“吾昨夜梦见吾身为大鸟,搏击长空,翱翔千里。吾今晨醒来,自觉犹如车辕下的驹子,局促不安。”这里的“局趣辕下驹耳”就是形容庄子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渴望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个典故表达了庄子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这个典故,庄子传达了一个观念:人们应该努力寻求心灵的自由,不受世俗束缚,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局趣辕下驹耳”这个典故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了表达追求自由、抒发抱负的象征。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典故,反映了道家学派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典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于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余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在朝廷公开辩论),局趣(Cù促,通“局促”,拘束)效辕下驹,吾并斩若(你们,代词)属矣!’”
《汉书·灌夫传》亦载,文大略同。辕:大车前木柄车辕,压在车轴上,支架车箱。 驹(jū居):小幼马。
【释典】 汉武帝时,当时,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丞相田蚡(fén坟)因将军灌夫醉酒不敬事发生矛盾,汉武帝命群臣议论是非曲直,因为两家都是外戚,大臣们都不敢直言,汉武帝发怒,对内史(管治理京城和附近地区)说:“你平时多次说到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之优缺点,今天公开辩论,你畏首畏尾像驾在大车辕下小马驹一样,我真想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畏缩不前,胆小怕事。
【典形】 短辕驹、伏辕驹、服辕驹、驹伏辕、辕驹、辕下驹、伏辕姿、辕下鸣。
【用典】
〔短辕驹〕 清·孙枝蔚《旅兴》:“昔如短辕驹,今如大海鹏。”
〔伏辕驹〕 宋·陆游《狂歌》:“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
〔服辕驹〕 宋·苏轼 《游庐山次韵》:“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驹伏辕〕 宋·陆游《闻孙岩老挂冠叹仰》:“后人竟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