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一词最初出自于《老子》第79章,其意思就是说,要用宽待仁厚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而“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当时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乎?”孔子回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如果用仁厚之心回报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行不行呢?”
孔子反问道:“你用宽厚仁爱之心回报那些伤害你的人,那如何面对曾经对你有过恩惠的人呢?”可见孔子是不主张用德来报怨,所以才有此发问。
我个人也同意孔子的看法,社会是有法律和条约的,要靠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不能光凭着一腔热情和个人想法去对待那些恶毒之人。
如果对这样的人施以宽厚之心,这更助长了他们的猖狂气焰,反过来他们还会伤害对你好的人。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转,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到那时恶人更猖狂、好人越加卑微,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呢?以直抱怨,就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对待恶人,以善良仁厚之心报答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这里的直是指公正无私,坦诚面对的意思。
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之所以出现现在的现象,可能是断章取义地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