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通过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致、细致、深入、规范”为内涵的城市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我国规模城市总数达到世界首位,城镇人口数量已占据总人口数的60%。在取得了这些成绩的同时,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却愈发突出,宏观经济与城市的发展问题联系也愈加紧密。城市债务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巨大,城市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精细化治理就是秉持精细化的理念,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细致的过程推进和精微的治理技术,实行基层治理从传统的一体化、单一化、整体化、结构化向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的转变,由被动回应转向主动适应,达成治理的精准、精细和精致目标。
把精细化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分析框架运用于城市治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个具有相当模糊性和内在张力的系统。城市精细化治理一方面意味着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从某种特定类型的精细到另一种类型精细的转变,“精细”既有量的区别,更有质的差异。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本质就是运用现代技术的力量,为城市治理能力的大幅度跃迁插上坚实的翅膀。具体而言,城市精细化治理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精准掌握基层的动态信息,以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二是通过全面了解城市居民的真实需求,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
城市精细化治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涵需要从理念、制度、政策、技术、行动等层面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解读,以全面而立体地呈现精细化治理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生成逻辑。其内在构成要素大致包括服务为先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化、治理手段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标准的规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