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
《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
(③)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所做的历史概推品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
(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⑤)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
(⑥)“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⑦)“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