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威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圣人施道,悠闲自在,少发号施令。
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尝治之,民不知其所以然,故亦知有之而已。
其次,亲之誉之;
以仁义治天下,其德可怀,其功可见,故民得而亲誉之。其名虽美,而厚薄自是始矣。
其次,畏之侮之。
以政齐民,民非不畏也,然力之所不及,则侮之矣。
信不足,有不信,
吾诚自信,则以道御天下足矣。唯不自信,而加以仁义,重以刑政,而民始不信矣。
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圣人自信有余,其于言也,犹然贵之不轻出诸口,而民已信之矣。及其功成事遂,则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一竟
#1无以致其用:『致』原作『故』,据宝颜本改。
#2有有:原本作『有无』,据宝颜本改。
#3无所不怀:『怀』原作『坏』,据宝颜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