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9°20′N至20°10′N,东经108°21′E至111°03′E之间。它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望,西隔北部湾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越南相望。海南岛的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其长轴沿东北至西南走向,面积约为3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现出穹隆山地形。它的核心隆起区域包括五指山和鹦哥岭,由此向外围逐级下降,形成了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的环形层状地貌,这种梯级结构特征明显。此外,海南岛的海岸线弯曲,全长约1618公里,沿岸有68处可供建港的港湾,其中一些深水港口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已建成的港口包括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和清澜港等五大港口。
海南岛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而被生物学家誉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这里不仅有众多珍稀动植物,如黑冠长臂猿、海南坡鹿等,还被誉为“南药王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稻、小粒稻、野荔枝、野生茶、红壳松等野生物种。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为海南岛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历史角度看,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在先秦时期就已内属中原王朝。自秦代起,海南岛先后隶属于象郡、南越国、珠崖、儋耳二郡、湖广行省和广西行省、广东省。1988年,海南省成立,海南岛成为其省级行政区。此外,海南岛还是中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黎族苗族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