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描绘了四类知识分子形象:
一类:热衷科举,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这类知识分子的生活被科举制度严重扭曲,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二类:做了官的知识分子,如王惠、汤知县等。他们在科举制度下成为官员,但他们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着升官发财,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不关心。
三类: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他们在科举制度的压力下转向清高,但实际上并没有放弃追求功名的欲望。
四类: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理想化的人物,寄托了作者吴敬梓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