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砖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才能贴好且不出现空鼓。
首先,要选用合适的胶水和瓷砖,并确保墙面干燥、平整。
接着,要用切割工具将瓷砖切割成合适大小,并在瓷砖水泡15分钟左右。
在贴墙砖前,要先在墙面涂上胶水,然后在瓷砖背面涂上胶水,在墙面将瓷砖完全垂直贴好,并用橡皮锤将其坚实地压实。
最后,要等到胶水完全干燥,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如果墙砖出现空鼓,则说明粘贴时没有将瓷砖完全贴平或贴实,或者是胶水不均匀。
因此,在粘贴之前应该认真检查基面,使其平整无抗。
1、选择吸水率低的瓷砖
如果要避免瓷砖空鼓,应避免购买吸水率过高的瓷砖。将水滴放在瓷砖背面。吸水越慢,瓷砖的密度就越大,吸水率低。反之,瓷砖的吸水率就越高。这类瓷砖要慎重选择,因为吸水率过高,瓷砖会因吸水而膨胀空洞、脱落。
2、基层处理要干净
铺砖时,清洁基层很重要。除了清除基层表面的污垢、油渍等,还需要对基层进行平整。灌浆时要求灌浆饱满,将瓷砖平铺在基层上,用橡皮锤将瓷砖压平,使灌浆与瓷砖背面充分接触。
3、预留瓷砖伸缩缝
瓷砖铺贴一般应预留3-5mm的伸缩缝,防止相邻瓷砖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相互挤压而鼓起;注意水泥砂浆的配比,保证砂浆饱满、糊密。
4、完工后洒水保养
如果地砖采用干铺法铺设,切记不要在炎热的夏季铺设完地砖后立即进行保护。粘贴2-3天后,应在瓷砖缝隙处喷洒进行保养,以免地面很快吸收瓷砖背面。水泥砂浆中的水分不会造成后期空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