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的方法有:经常性检查(如班组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专业性检查(如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防火防暴、制度规章、防护装置、电器使用等专业检查等),还有节假日前的例行检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群众性大检查。另外,教育班组成员养成时时重视安全、经常注意进行自我安全检查的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方式。
(1)班组成员自我安全检查。每一次生产事故,直接受害最大的都是第一线的生产人员,因此必须学会自我安全检查。特别是对那些刚到新岗位的工人,要坚决制止“边干边学”的极端错误做法。自我安全检查可分为五类注意事项:
①查工作区域的安全性。注意周围环境卫生,工序通道畅通,梯架台稳固,地面和工作台面平整。
②查使用材料的安全性。注意堆放或储藏方式,装卸地方大小,材料有无断裂、毛刺、毒性、污染或特殊要求,运输、起吊、搬运手段,信号装置是否清晰等情况。
③查工具的安全性。注意是否齐全、清洁,有无损坏,有何特殊使用规定、操作方法等。
④查设备的安全性。注意防护、保险、报警装置情况,控制机构、使用规程等要求的完好情况。
⑤查其他防护的安全性。注意通风、防暑降温、保暖情况,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和正确使用,衣服鞋袜及头发是否合适,有无消防和急救物品等措施。
(2)一班三查,指班前、班中、班后的检查。
(3)节假日安全检查,查作业人员的劳动纪律、防火等安全隐患。
(4)季节性安全检查和定期安全检查。根据季节变化,查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班组应安排好骨干人员定期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班组长承担起班组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
此外,各班组长还应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记录。对新上岗或转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生产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班前教育,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作业人员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确保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1)查思想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程的理解和贯彻的情况。
(2)查管理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是否健全,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伤亡事故管理的实施情况。
(3)查隐患通过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职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
(5)查事故处理对发生的事故车间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不是按四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四不放过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3、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也可以概括为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查管理制度查现场管理查安全培训 查安全防护措施 查特种设备及危险源的管理 查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查违章 查事故隐患等。 B、安全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有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