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汉代用什么选官制度(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制)

汉代用什么选官制度(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制)

更新时间:2025-07-14 05:59:48

汉代用什么选官制度

察举制

1.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2.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两汉时期选用人才的制度,除察举外,还有征召、辟举、学校、郎选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征召和辟举:

1、征召

征召亦称征聘,是皇帝于诏举之外,指名某些社会名流,用征聘的方式召他们到朝廷做官。这些人大抵是隐身山林岩穴的处士,也有做过官而退居乡里的名人,因受到皇帝的特命征聘,故称为“征君”。征召时,朝廷一般用公车迎接,年老者则用特制的“安车蒲轮”(用蒲裹着木轮,使行途安稳不颠),又备有束帛、玄(一种高贵的黑色丝织物)作为征聘的礼物。征君所到之处,地方官吏修饰车道、住舍,亲临恭候招待。被征者较自由,如不应命,并不像后世那样以“大不敬”论罪。皇帝由于慕贤,也总是一次、再次地派使者去敦请。一般地说,征君都应召奉命,即使不想做官,也要到京都朝见皇帝后,再面求告退。

2、辟举

辟举,亦称辟召、辟除或辟署。它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行任用下属人员的一种制度。汉制规定:上自中央的三公九卿,下至地方的州牧、刺史、郡守、国相,都可以自己辟用士人作为僚属,被辟的对象,可以是乡豪、名士,也可以是布衣,小吏。被辟者一般都由长官颁发任用文书,称为辟书或辟命。西汉时规定,长官辟举百石小吏以上,都要呈报中央任免;东汉时,任用权下移,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以直接辟用下属,毋须再报请中央的三公府和尚书台了。公府辟召之风,到了东汉时更加盛行。

  两汉辟召的事例很多,中央的辟召如西汉时,大司马史高辟匡衡为议曹史,大司马车骑将军辟扬雄为门下史;东汉灵帝时,大将军窦武辟陈实为掾属,司徒桥玄、司空董卓先后辟蔡邕为僚属均为其例。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