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演不同
1、铜锤花脸:铜锤花脸又称正净、大花脸、唱工花脸、铜锤和黑头。是以唱功表演为主。
2、架子花脸:架子花脸,又称副净。是以工架(动作、造型)表演为主。
二、对应角色不同
1、铜锤花脸:铜锤花脸对应角色为朝中重臣,如包公、姚期、徐延昭等。
2、架子花脸:架子花脸对应角色为张飞、牛皋、李逵、焦赞等。
三、名称来源不同
1、铜锤花脸:铜锤花脸名称来源于徐延昭这个角色。徐延昭是明代故事戏《龙凤阁》中销雀的年迈老臣,他手中抱着一柄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铜锤。
2、架子花脸:架子花脸名称来源于“拔和”,一般认为是指“农家人”,对应农民弯腰割禾时伛偻着腰的姿态
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是中式木偶戏中的两种常见面具表演形式,它们有一些不同之处:
1. 外观和形状:铜锤花脸(又称“折子戏”)通常使用金属制成,铜锤花脸的面部轮廓较为平坦,凸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是以几何形状来表现的。而架子花脸则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其面部形状更加立体和生动,常常绘有各种色彩的装饰。
2. 角色特征:铜锤花脸的角色形象比较规范化,可以根据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类,如英雄、恶棍、阴谋家等。架子花脸则更为多样化,不同的角色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来设计,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3. 表演风格:铜锤花脸通常以激烈的动作和粗犷的语言表现,突出展示角色的勇猛和威武;而架子花脸则注重角色的表情和细腻的动作,更加注重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总的来说,铜锤花脸偏向于强调角色的力量和威严,而架子花脸则更注重角色的特质和情感的展现。两种面具形式都是中式木偶戏的重要表演元素,各具特色,并在舞台上展现出不同的戏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