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话也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资料拓展】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此作主要阐述了为人师的道理,以及为师和学习的关系。当中提出“圣人无常师”,以孔子师老子为例,说明了不耻下问之道。
文中虽也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精神看,这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批驳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