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灭越冬虫源: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
二、更新水稻品种:压缩或淘汰少数特别感虫的品种,以减少化学防治压力和发生基数。
三、肥床旱育: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田二化螟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轻。 四、淹水灭蛹: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标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
五、适期迟播,栽培避螟: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可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全年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六、药剂防治:
①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
②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③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④正确施药,发挥药效。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对每亩卵量50块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鞘可在蚁螟期(卵孵化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每亩用5%锐劲特胶悬剂40~50毫升;或48%乐斯本50~60毫升,以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具广谱性和持效性,并可兼治灰飞虱、稻象甲;生物农药苏特灵,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药;每亩用51%稻农1号50克,或46%特杀螟60克,兑水37.5千克喷雾。
水稻钻心虫,其实是一个统称,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我们习惯把二化螟、三化螟,叫做钻心虫。钻心虫是威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难题,防治不科学会使水稻减产5%--10%,严重可减产30%左右。
防治方法
一、基础性预防技术
1.生态调控。
①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②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2.农艺措施。
①翻耕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②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③清洁田园。实行低茬收割,齐泥隔稻,破坏幼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残虫量。
二、优先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1.带药移栽。
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钻心虫。
2.物理阻隔育秧。
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
3.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
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减轻为害。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亩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
4.释放稻螟赤眼蜂。
二化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释放球可直接抛入田中。
5.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钻心虫。
三、化学防治
在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剂,全国就有3000多个,但在农药信息网上登记的防治钻蛀性害虫的品种主要有6类,分别是:
1.杀虫单、杀虫双、杀虫环、杀螟丹、丁硫克百威;2.苏云金杆菌;3.三唑磷、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乙酰甲胺磷、丙溴磷、杀螟硫磷、水胺硫磷;4.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四氟虫酰胺(9080);6.虫螨腈、甲氧虫酰肼、虫酰肼。
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在般年份二化螟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和枯心苗。在各类型稻田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
每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480gL毒死蜱乳油80~100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或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g,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面50~60g,或20%三唑磷乳油100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