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中国绘画作品分为四个等级,即:能品、妙品、神品、逸品。
能品谓之: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此品可供临摹学习。
妙品谓之: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临摹学习。
神品谓之: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还可作为范本临摹学习。
逸品谓之: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即“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逸品是无法使人楷模的。
要想品评出以上四品,须按南朝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法。“澄怀”即把胸怀先洗涤清澈,不含杂念、欲望、私心和主观情感,然后进入画家创作时的状态,等到与画家心有灵犀时,再用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理解,去升华意境。“味象”即品味作品,“品味”即审美、领悟,眼在观画,心在体悟。“味象”有时甚至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有位“品味”画的专家认为:以上四种,无所谓谁高谁低,只是目的和追求的不同而已。比如有人认为徐悲鸿的人物、奔马是能品;任伯年的人物、王雪涛的花鸟是妙品;潘天寿的山水、刘海粟的花卉是神品;黄宾虹、陈子庄的山水是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