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便任命白起为将继续攻打赵国,可惜面对君王的任命,白起拒绝了,并且白起还劝说秦昭襄王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他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昭襄王哪里听的进去,又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继续攻打邯郸,事情发展果然如白起所料,楚魏两国之军在春申君、信陵君的带领下与赵国一起三国合围秦军,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说后,说了一句为自己埋下死亡之祸的话,他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意思是你看你不听完的建议,结果怎么样?失败了吧!秦昭襄王听完,大怒,强令白起出兵,若是白起此时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服个软也许就能免于祸端,可惜白起依旧不服软,他以病重为由不应召。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秦昭襄王下诏赶白起出咸阳城(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白起走到杜邮时,白起的对头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意思是白起对于您的命令有怨言,本就对白起不满的秦昭襄王,此刻更加的暴怒,立马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刎。君命难违,仰天长叹后,白起自杀而死。
对于这样能征善战的神将,秦昭襄王何尝不知道白起的价值,奈何白起犯了大忌而不自知,他之死原因在于其一功高震主,自古以来对于这样的人物,君王都是又爱又惧,若是白起能如后来的王翦一般,秦昭襄王自是放心任用,奈何白起不懂;其二将相失和,白起与范雎的不和,导致朝堂之上,范雎没少给白起找麻烦,其中白起之死的最后一击就是范雎发动;其三挑战君主权威,秦国攻赵本已失利,白起不但不为君主分忧,反而大肆宣扬,后来更是不从诏,若是不处死白起,其他将领也纷纷效仿,君主权威将丢失殆尽,因此作为君王的秦昭襄王只能将其舍弃,与其说白起之死是被人陷害,倒不如说是白起自己为自己埋下了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