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暗”字,如果作使动词解,意思是说:密布青海古城上空的乌云,使远方连绵雪山非常阴暗。这是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暗字本身的词性属形容词。在这首诗的语境中,暗的用法属于形容词动化,本义含遮掩的意思。所以,作形容词动化去解,诗的意思是:密布青海上空的乌云,遮掩着远处连绵的雪山。
两种解释,都是符合语境和诗意的。
因为,这首诗是唐代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七首从军行诗之四,全诗共四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娄兰终不还。
全诗所写,正是诗人在青海某地,仰头望着天空浓浓的长云,举目搜寻着遥远的玉门关外,揪心眷念着关外正在征战娄兰的骁勇将士,由衷颂扬了边塞将士斩尽娄兰的英雄气概。
从全诗的立意及其写景述怀总体来看,诗中那个“暗”字炼得非常精到,所以两种解释都是不错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意思是暗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1、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