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攀比现象,在很多场合下都存在。这里面并不是说所有的攀比都是一定是不好的,如果说在成绩上要有所攀比的话,那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激励孩子作为动力的。当然平时所说的攀比,可能更多的是指生活上的攀比。在孩子这个年龄来说,有攀比的心理,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家长要做的可能更多是如何合理的引导,而不仅仅是一味的责怪或者是迁就。这种引导,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可能都有所差异,但是总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孩子往一些能力上去提升,而不是去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质或者是感受。说白了,攀比的心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核心的还是来自于自己内在的动力: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表现的出色,他人自然会认可。反过来,如果只是在外在的体现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那么或许会处处体现出自身的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是不能持久的,也是他人无法在内心上真正认可的。所以对待孩子的攀比形象,关键就是要把外在的攀比转化为内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