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负数是为什么产生的(负数有哪三种)

负数是为什么产生的(负数有哪三种)

更新时间:2025-07-16 15:11:38

负数是为什么产生的

负数是为了用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数来表示,所以人们就规定了负数与正数来表示。比如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300元记作-300元。高出水平面500米记作+500米,则低于水平面200米记作-200米等。

1、产生

负数也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2、我国负数最早出现时期

史料记载,我国在战国时期就认识到了负数。如李悝(约前455-395)在《法经》中写道,“衣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

而在甘肃居延出土的汉简中,有“相除以负百二十四算” 、“负二千二百四十五算” 、“ 负四算, 得七算,相除得三算”等类似叙述,这里把“负”与“得”相比,意为缺少、亏空,就是今天负数的雏形。

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西汉(公元前二世纪)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负数。《九章算术》中已经给出正负数运算法则,人们在计算时就用两种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而用空位表示“0”,只是没有专门给出0的符号,“0”这个符号,最早在公元五世纪由印度人使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