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肠石产于定州
黄肠石的使用,多用于东汉前期诸侯王墓葬,它是由西汉黄肠题凑的黄肠木逐渐发展而来。墓葬所用由木材而变为石材,大致有两个较现实的原因,一方面是山中之木不能完全满足诸侯王墓葬的需要,另一方面,石之质地坚硬,寿命远比木材长久坚固。中山简王刘焉的北庄子汉墓的发掘,在我国考古史上第一次证实了东汉诸侯王墓建使用黄肠石的构筑形制。如今所见黄肠石为长方或方形,长度约一米,石面常有墨书题字或刻字,这些字迹,多是对于当时年号,开采石料的产地,采石刻石的工匠姓名等等的记载。刘焉墓出土黄肠石之后,山东济宁萧王庄任城王墓、江苏徐州彭城王陵及河南洛阳等地也发现出土了许多带有刻字的黄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