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杜甫人生中的两大经历和代表诗句(杜甫一生最悲惨的一首诗)

杜甫人生中的两大经历和代表诗句(杜甫一生最悲惨的一首诗)

更新时间:2025-07-17 11:49:39

杜甫人生中的两大经历和代表诗句

两首诗写尽了杜甫的一生,上半场游山玩水,下半场颠沛流离。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少年时的杜甫聪敏好学,能诗会赋,小有才名。

人生上半场——游山玩水

19岁时,父母催促杜甫参加科考,他却无心仕途,一心想着出去游历一番,长长见识,而这一游就是五年。经历了五年的游历,杜甫也有些玩够了,这时他又跟风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落第了。科举落第后的杜甫,却并没有其他诗人落第后的那种失意。他觉得考不上,刚好继续游历。当时杜甫的父亲正在兖州任司马一职,杜甫便借由省亲的名义向兖州出发,途经泰山,于是写下非常经典的一首诗《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写出了泰山雄伟巍峨的景象,也写出了杜甫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这时候的杜甫心高气傲,豪情壮志,一点也不输李白啊!

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不知只是即兴而作,还是写完就忘掉了。杜甫的这次漫游,一晃又是五年,杜甫人生最珍贵的十年,就这样用来游山玩水了。等到杜甫29岁还乡时,已经不再年轻了。这时候,他结识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两家门当户对,不久便结为连理,杜甫与杨氏过了几年恩爱生活。

直到杜甫33岁时,在洛阳遇见了得罪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一见如故,杜甫那颗游山玩水的心再次被点燃了,于是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段游历。两人同游梁、宋,还会见了诗人高适,但天下没有不散的旅行,和李白离别后,35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想求取功名,这才真正告别了他“游山玩水”的人生上半场。

人生下半场——颠沛流离

如果说杜甫的人生上半场,游山玩水,活得悠游自在。那么他的人生下半场,只能说是上半场福享大了,下半场只剩下颠沛流离,忧患半生了。

在经历第三次游历之后,杜甫已经人到中年,他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参加了第二次科考,但是这时的朝廷已今非昔比,杜甫再次落榜了。他不再像上次那样觉得无所谓,而是选择奔走献赋,继续坚持,而这一坚持便是十年,却十年不得志。这十年,杜甫经历了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他从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变得贫困潦倒。他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和老百姓的民间疾苦。

直到杜甫43岁时,才获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等职位。但悲催的是,没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后来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听说肃宗即位,就赶紧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结果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他在诗中写出了山河依旧,国都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又想起如今的自己流落被俘,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不知是死是活。他为国家,为自己,愁白了头发。

后来杜甫终于来到唐肃宗身边,肃宗感动于杜甫的投奔,给了他"左拾遗"这样一个八品官职,职务就是给皇上提意见,对杜甫这样耿直的人来讲,无疑是个容易掉脑袋的活。果然没过多久,与皇帝起了冲突,差点被杀头,幸好别人求情,被贬出去当更小的官。

杜甫看透了官场黑暗,不想再继续下去,便辞去了官职,投奔亲友,在杜甫草堂度过了安稳的几年。

杜甫的人生下半场,饱经颠沛流离,忧患半生,最后也是病逝在一条小船上。但是也正因为这下半场的忧患人生,他写出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他的诗里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使杜甫成为了真正的“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一、读书与壮游(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岁),20 岁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

二、困守长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岁至44 岁),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代表作《兵车行》。

三、陷贼(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这一经历,被称为杜甫的“陷贼时期”)和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岁至48 岁)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代表作《月夜》、《月夜忆舍弟》。

四、漂泊西南(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岁至59 岁),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汉》、《登高》。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