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这段话中,老子论述了未雨绸缪、未兆易谋的道理,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在险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老子还指出,人们做事情常常功败垂成,故应当“慎终如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句话说的意思是: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此句出自《老子》。
原文节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