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下暴雨时地表径流形成较慢,河流的径流量增加慢,即河流的洪峰到来较晚,洪峰期水位低,下游水流变化就小,因此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减轻河流的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的含沙量较小,下游泥沙淤积慢。
首先,是用水量剧增。生态环境好,自然涵养的水分就多。然而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用水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有自己的集体企业和工厂,个别企业对于水量需求巨大,地表水自然而然是首选的对象,因此河流取水的多了,自然河流流量就小了。
其次,极端天气频发。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夏天的时候,南涝北旱的情况更是严重,因此在南方河流会出现涨满水,甚至有冲垮堤坝的现象,而北方的河流,水流量却一年比一年小了。正是由于天气的影响,因此在很多北方地区,河流干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最后,生态环境好,也是导致河流水少的原因。很多人想不通,这又是为何,其实很好理解,以往,人们砍伐树木,山上光秃秃的,一旦下雨,水流就直接汇集到河里。因此以前夏天经常出现下一场大暴雨,河里水暴涨的情况。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少了,为啥?这与退耕还林分不开,退耕还林后,树木越来越多,树木最重要的就是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即便是下了一场大暴雨,树木会涵养一大部分水源,流到河里的水自然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