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演的张亦
电影危城中,吴京饰演的张亦,在救因杀害三人被捉起的军阀少帅时,遇上了多年未见的师弟马锋(彭于晏饰演)。
师兄张亦的立场很明确: 你杀了他(指军阀少帅),就等于毁了我。
电影《危城》中的上校张亦(吴京饰演),现实主义者。
在令人动容的并不是现实主义者选择的方向,而是他选择的果断与从容。因为人们没有办法敌过现实之于每个个体压倒性的力量,和保卫团团长杨克难选择曲高和寡的舍生取义,作为现实的个人基本不可能,在伦理上也不必要求做到,但我们渴望一种成熟的判断,什么是现实,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一个成熟的现实主义者予以我们这样的希望。上校张亦本来也是镖局一员,为了同门师兄弟,他知道不可逆反雇主所托,更不能因为所谓的不义和奸邪而调转枪头,把长枪指向官员。这恰恰是杨克难所说的法理,是职业道德。这种与师弟马锋的简单怒气上涌不一样,是一种成熟的考量。不幸的只是事态的发展非人所料,时代的东风吹散了师兄弟的情谊也吹出了两人不同的道路与立场。即便张亦不带人屠城,难不成杀了少帅的普城人民可以逃得过曹氏军阀的魔爪吗?现实的潮流本就如此,张亦给出的一天时间,本来就是给普城逃难的。
上校张亦一出场便站在正面人物的对立面,于是,观众很容易便对这个角色产生厌恶之感,加之后面情节中他对普城人民的逼迫和对曹家的忠诚,彻底让他成为影片中仅次于曹少璘的一大反面角色。但故事发展到后期,张亦与其师弟马峰的回忆让观众们知道他曾经失去镖门的惨痛经历,也明白了他想要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梦想与决心。这样的形象与中国法家思想代表商鞅、李斯、韩非子等人又有何不同呢?同样身处乱世,同样有一腔名扬天下的热血,同样有才华与能力,同样的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只是因为张亦效忠的对象实在太过残暴且不能真正顺应时代为老百姓作出实事,所以便应该受到否定吗?当然不是。张亦这个角色实际上是向中国法家思想的一份诚心致敬,他作为师兄一直比马峰多了一分冷静与理智,同时也多了一些残酷与冷血,但这不能否定他内心对天下局势的忧患意识。从一开始他与马峰交谈时导演便有意透露了他的内心理想——建功立业同样是为了百姓,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所以他明白要成功必定要舍得牺牲。因此他对自己并不喜欢的曹家效忠其实也只是想早日结束动乱局面,试图建造一个新的中国。
吴京所饰演的角色曹军上校张亦是一个成熟而有野心的现实主义者。他明白强权的非正义,但屈服于强权的势力与淫威。某个程度上,他和普通百姓一样,温情体贴自己同门师弟,热爱和平不希望无辜百姓受伤害,但同时迫于形势不比人强,他忍气吞声,如同卑贱奴才一样侍奉家主,为少帅曹少璘鞍前马后不惜以屠城换回一人。这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似乎就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的写照,不同的只是他位居高位,他武功高强,他所处的立场是敌对阵营,仅此而已。但这样的一个角色恰恰以观众很强的代入感,因为这种无奈和选择正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
相比于浪人马锋纠结于强权和公理,现实主义者张亦毫不留情地在强权一方做出选择。
值得一提曾为镖师后来成为曹家上校的张亦平常身无长物,仿若一介书生,关键时刻却也亮出看家本领,手执长戟一招一式尽显中国兵器的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