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下面介绍一下梅花繁殖与栽培。
梅花以嫁接为主,播种也可。嫁接常备用切接或芽接。砧木以实生梅苗为好。切接可以早春萌动时进行,也可在冬季,用不带土的裸根砧苗在室内进行切接或劈接。芽接多在6--9月进行,多用盾形芽接法。
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
如果用梅的老树干靠接,可快速形成盆栽树桩。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见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 注意治虫用药时避免使用乐果,因乐果对梅花易主生药害而导致落叶。
1. 园林种植
梅花在我国园林栽培中,多采用传统手法,经常以松、竹、梅“岁寒三友”组景。突出梅花作为主题,也可以三五成丛或孤植于窗前、屋角、池旁附近。也可以建梅花专类园,如梅林、梅溪、梅径等。梅花开花时繁花似锦,香飘数里,是许多旅游人士及文人墨客踏雪寻梅、咏梅、画梅的最佳去处。露地定植梅花,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一般选择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
定植时间,淮河以南可于冬季以前栽植,土壤表面疏松、略黏,有利于梅花提前扎根生长。北方干旱地区,可于春天栽植。提前购进的苗木先用沙土培埋假植,等土壤解冻后方可栽植。栽植前要挖好树穴,混施积肥,栽植前须将过长的根系修剪一下,有条件的最好将根系沾泥浆后栽植,泥浆内可加入生根粉、多菌灵、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栽植深度以与原苗木地平处相同。栽后浇透水。在北方栽植的大树,枝条应尽量多剪去一些,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为防止大风吹摇,可用竹木竿三角固定。梅花修剪宜轻,过重会导致徒长,影响第二年开花。
2. 盆景栽培
自古以来,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喜欢盆栽植物,将盆栽发放在窗前、桌上以供欣赏,也是别有一番景象。在梅花休眠期将露地栽植2~3 年的生梅苗上盆栽植,盆土应选用肥沃、疏松的土壤,盆底施基肥。梅苗上盆后,不宜用清水浇灌,要用腐熟并过滤过的浓粪水灌满盆口,使粪水湿透盆 土,这样能促使梅株生长良好。花盆应放在通风向阳处培养, 既通风透光,又利于操作。盆梅浇水是关键,既不能太湿,又不宜过干。盆栽梅花施肥很重要,既不能多施而引起徒长,又要保证生长开花需要。盛夏应停止施肥。从花蕾逐渐膨大至开花,这一时期内适当施肥和适当浇水,保证水分的供应。盛花期少浇水,略偏干,可延长花期。
3. 切花栽培
切花生产圃也要选土壤肥沃,通风向阳,排水好的地块。深耕,种植前施足积肥。栽植以行距3米左右,每株之间距离1.5~2米最合适。我国北方地区为提早及延长剪切花时间,也可用大棚设施栽培。梅花切花以收获花枝为主,与园林栽植、盆景栽植不同。要求用中长的花枝多,短枝少。适宜做切花的品种首选枝条优美、花朵繁密、产花量大、插瓶时间长的,如粉皮宫粉、扣瓣大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