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唐神龙年间在西沙设镇,取名“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
崇明岛”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
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
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