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加对历史的理解。
上了高中,很多同学对历史学习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阶段,认为历史课程知识简单、历史开卷考试、历史只要考前划划书,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得高分。因此,在高中历史课上有些同学就出现了听课不认真、书本不圈划、重点不记录的“三不”情况。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相对于初中阶段有较大变化:首先在考查形式上是闭卷考试,其次在考查知识上突出历史学习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再有就试题呈现形式上更加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试题的文本阅读加大了。所以,这就要求高中的历史学习必须增加对历史的理解,而要做好对历史的理解必须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紧跟授课教师的讲课思路,参与到教师的课程设计里面去。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对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知识点、创设的历史情景、使用的历史专用词语认真理解、仔细分析。对于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同学来说,只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这一点,增加对历史的理解,课后稍作复习巩固,历史学习就没有多少负担。
二、梳理知识体系的线索,增加历史的厚度。
对于以后要把历史作为选考科目等级性考试的同学来说,除了要提高听课效率,还需要梳理构建历史课程知识体系。高中阶段历史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面对试题考查的知识时,能够有效地从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中提取对应的历史知识,从而做到解题答题的要求。因此,同学们在高中开始历史学习时,要以时间为线索,以单元为框架,以课为载体开展相关的知识点梳理,从而把知识点形成横向或纵向的线,再把知识线与知识线进行有效的关联,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网络。